疫情在全球持续扩大严峻,不仅人心恐慌,人性也遭受考验,如何在重重阴霾之下,让身心灵寻得一方宁静?来静坐吧!

静坐勿贪快 先求心放松

静坐最怕贪快,过去有一年轻道士至山上来求道,师父看他年轻气盛,恐无恒心。此年轻道士跪在道观门口数日后,师父拿了一袋黄豆遍撒山下桃林,对其年轻道士说:「你哪一天把这麻袋里边所有倒出去的黄豆捡回装满袋,我就传你。」
这年轻道士极有恒心、毅力,挑拣黄豆足足,半年之久才挑满,师父心中高兴,接著对他说: 「你每天早晨把大殿门口院子里飘落的叶子拾乾净,才能开始静坐。」这年轻道士哪知整日里落叶不断,永远拾不乾净。这便是当年一些师父们挑选徒弟的一片用心,现在的人如果真要传授,恐怕有恒心的挑不出一个。但实际上来说,修道最重要者,就在心要松、静、圆、定。

真正的心放松,就如同雁过寒潭无声息,船过长江无水痕,语默动静都是一片安然。一个静坐的人,真正地入静时,他的境界恍如在千万人之中无熟识一人般;于红尘万事纷扰中一尘不染;动和静,对他而言都是一样的,这个是真正放松时才有办法进入的境界。

心静无杂念 心圆心光透

真正的静坐,静到极致时,「百蝇过耳眼不瞬,千蚁临身心不动」,整个心就是一个大千世界而无纷扰。静坐到极静时,便是心住一境的定相,这也是佛家所言的「如如」之境。

境界高时,可以达到心空境也空,初时可以在静坐时达到此一境界,渐渐地功夫愈来愈深,无论是日常生活中、与人谈话间、渡船行走中、吃饭屙屎时,乃至在睡梦中,尽皆毫无杂念生起。

无念为念不执著 专注呼吸顺自然

静坐或修道脱离不了阴阳动静的范围,心无法入静则六神不宁,心神不宁,身心所摄之气皆是邪气,无法归真,这就是所谓的后天之气。世间红尘里,一切男女都是属于此种气。仙道之气一切都始于静,坐至一尘不立之时,体内真机自转。这个时候所转的不是自己的心,而是真气发动,真气动时才是采药的时机。

这个时候就要有明师指点呼吸之道以及气息行走之路,时而逆行,有时用文火,有时用武火。但是通常静坐到达这个地步的时候,师父都要陪伴弟子一段时间,仔细观察他的身心变化,不能操之过急。师父最好也要精通脉学和中药行伍之配制,以备不时之需。如果没有师父指引的人,其实下手的地方最好不要涉入大、小周天之术和河车搬运之法,比较不会滋生弊害。

◎ 本文摘自/《静坐-这一档子事》王薀老师 著

王薀老师静坐系列中英文著作, 蝉联各大网路书店畅销排行榜
更多王薀老师静坐影片分享频道在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