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考驾照
发布于: 2013/10/24  6:52 pm
作为一名中国老司机,到美国考驾照却接连失利。是技术不过关,还是种族歧视?
  因职业习惯(本人为一名中国职业律师),在赴美学习之前,我查询了美国有关交通管理方面的规定,得知作为访客(visiter)有中国驾照在美国可以开车。因此,到达美国的第三天,我就花2750美元买了辆“道奇”二手车。每当开着我心爱的“道奇”奔驰在美国高速公路或穿梭在城市的林荫大道上时,总有一种征服了美国的感觉。但我怀里揣着的是中国驾照,总怕遇到美国警察,更不愿意让美国警察知道我是位访客从而招致执法中的歧视待遇(事实上,我在美国近一年时间,几乎天天开车,却从没有遇见过警察查我,路上也很少见到警察)。另外,我听说考美国驾照也比较容易,因此,我决定考个美国驾照。
  用中文笔试
  在美国,车辆和驾驶员管理部门叫DMV(Department of Motor Vehicles),类似于中国交警部门的车管所,但它不属于警察系列。它主要负责机动车登记和驾驶员的考核。每一个城市都有这样的一个机构,要考车牌,必然要与它打交道。
  我的一位美国朋友告诉我,在美国,无论到什么地方办事,最好事先通过网络或电话预约。起初,我不太习惯这种做法。在2007年11月20日,我径直去往我住地附近的DMV,但被告知当天序号已派完,我只好无功而返。
  有了上次的教训,我按朋友的提示,到DMV网站进行网上预约,填写个人信息。此时,我发现,网上预约有笔试预约、路考预约、其他事务预约。因为是第一次预约,我想当然地以为,我第一次只能是报名,所以点击其他事务预约,预约在2007年12月11日下午3点。
  我准点到达,照相、视力检查、缴费,不出5分钟,报名手续在一个工作人员手中全部办妥,效率之高,令我惊叹。接着,这一工作人员问我:“今天可以考笔试,你准备好了吗?”我一愣,心想,我本打算报名而已,虽然也在DMV网站看过英文交通法规和模拟题,可从思想上今天没作考试准备呀。这时,这一工作人员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立即提醒我:在报名后,考试可以随到随考,考试语言有英文、中文、西班牙文、俄罗斯文等,你要愿意,可以给你一套中文试题试试。我立即由惊变喜,心想,美国真是个大熔炉啊,考驾照笔试就可见一斑。同时,我也在想,中文是我的母语,我在中国也已开了10多年的车了,自己也是长期和法律打交道的人,考个交规应该没有问题。我立即说“OK”。随即拿了一套中文笔试题坐到考试区去了。
  考试区就设在大厅一角,与大厅的等候区和办公区仅用几张桌子隔开。无人监考也不限考试时间。在考试前,有美国朋友告诉过我,若考试作弊被抓,有可能面临终生禁考或多年禁考的处罚。我想,之所以无人监考,靠的是考生的自觉。这种自觉性除了来自于考生的诚信习惯和意识之外,还来自于重典处罚。正如对酒后驾车的重典处罚一样,在美国,只要检测到驾驶员酒精含量超出一定范围时,会追究其刑事责任,也可能会对其终生禁驾。因此,在美国,酒后驾车以身试法的人很少。
  考试题是清一色的选择题,总共50道。按及格要求,错误不能超出4道。尽管是中文题,但我在考前所做的模拟题是英文题,恐怕理解上还有差异,我丝毫不敢懈怠。我认认真真,做了一遍,检查了两遍。约半个小时后,我起身交卷。同是为我报名的那位工作人员,用我的答题卷在计算机下扫了一下,立即告诉我,“You passed it!”(你通过了!)我兴奋得跳起来,并用英文对她说:我是中国人,已过不惑之年的我,经历了无数次的考试,最不怕的就是考试!
  预料外的失利
  笔试通过了,接下来的是路考。按规定,笔试通过后,路考有3次机会。路考前,我被告知路考极其简单。用自己的车,考官坐在副驾驶座位上,在DMV周围的街道上溜几圈。回到DMV时,考官会立即告诉你是否通过。
  2007年12月14日下午,我按预约时间来到DMV参加路考。在办公窗口办理简单的报到手续后,一印度人模样的中年男子来到我的车前,让我坐到驾驶座上,然后,问了一些关于车内设置的功能问题,如吹雾开关在哪儿、危险信号灯在哪儿等一些平时不太注意的问题。随后,他坐上副驾驶座,并以美国人喜欢的幽默的方式告诉我:“我是考官甘地(Gandi),现在开始你的路考,我叫你往左你别往右,我叫你往前时你别后退,我保持沉默时你就一直往前开,但你不要出声。”我开始按照他的指令,在街道上转圈,约15分钟后,考官甘地指令我往回开,此时,我非常兴奋,心想,美国驾照就要到手了。当车缓缓地停在DMV旁时,考官告诉我:“你没有通过,因为你开得速度太慢。当路标标示的最高速度是25英里时,你只开了15英里。当路标标示的最高速度是45英里时,你只开了30英里。今天天气很好,视线也很好,你完全可以开快点,速度慢会影响交通,速度慢也可能被处罚。”
  我又惊又气,心想,这是什么交规,开慢了都要被处罚。在中国,“十次事故九次快”的标语告示比比皆是,在美国难道要叫人开快车吗?我立即反问考官:“开得慢不是更安全吗?”考官解答说:“不是的,在美国,据统计,高速公路上,有接近三分之一的车祸是因为车速太慢造成的,尤其是在车辆进入高速路时,与在高速路上行驶的车辆速度不合拍从而导致碰撞造成车祸。所以,快和慢是相对的,都应与整个车流保持一致,也要与路标标示保持一致。”
  我心里明白,但又不愿意接受路考没有通过的现实,心里暗自接受考官的解释却又不愿意表现出认同的态度。于是我说,“我下次按你的要求再考吧。”随即就到DMV大厅预约了下次的路考时间。
  有了上次路考的经验,第二次路考时,我基本按路标标示的速度行走。在一右转弯处,考官指示我右转,这时,有一直行车辆距离我的车约50米左右,我迅即右转,走在这一直行车辆的前面。此时,考官耸耸肩摇摇头说,“转弯时,要停下让直行车辆。”我立即反问:“直行车辆距离我这么远,我还需要等它先通过吗?”我心想,要是按你这样要求,我在北京就没法开车了,我不走,后车也要催我走,否则还要造成拥堵呢。考官接着说:“是的,今天你没有通过,再去预约下次吧,要不你到一所驾校训练一下再来吧。”
  中国驾照是障碍
  在美国,驾校比较少,且门可罗雀,生意清淡。因为,笔试通过后,DMV就可以发一张纸质的驾车许可给你,凭此许可,在一有当地驾照的人陪同下就可以开车上路。考官建议我去驾校训练,说明我有不好的驾驶习惯需要改正。这些不良的驾驶习惯,恐怕是在国内开车不守规则养成的。
  我十分沮丧,怎么也不相信,自己在中国已有10多年的驾龄,怎么就考不过美国的路考呢?非常有讽刺意义的是,尽管我路考两次都没有通过,但我照样用中国驾照在美国每天开着车,我心想,这不是自找麻烦吗?我为什么还要考美国驾照呢?
  或许是自己多年来养成的不服输的个性,我第3次按预约时间来到DMV参加路考。这次,我反倒觉得轻松了许多,这是最后一次机会参加路考。按当地法律规定,3次没有通过时,要重新参加笔试,笔试合格后,又有3次路考机会。我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考官按部就班的测试一番后,轻松上路了。在一段人烟稀少的街道,考官让我做倒车测试。这是前两次都没有的测试,我想,倒车合格后,路考就应算通过了。在完成倒车测试后,考官开始说话,我又变得紧张起来,只听见他说:“倒车时,要扭头观察后方盲区,不能仅看两边倒车镜,不过,这不是根本性的错误,今天你通过了。”
  我脑袋“嗡”的一下,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来之不易呀!然后又故作镇静地对考官说,“你让我考了3次,但我学到不少驾驶知识,我应该感谢你。”考官耸耸肩说:“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我们必须严格执法!”
  回到DMV后,考官将路考评分纸交给我。这时我才发现,路考评分其实并不简单。路考评分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核驾驶员对车辆操作功能的了解情况,包括车况本身。这就是上路前的问答测试。回答不出问题时做相应的扣分。第二部分考核的是驾驶员对重要交规的运用,这一部分属“一票否决”部分,如是否遵守交通信号灯的指示,是否过快或过慢,在斑马线是否礼让行人,在标有红色STOP标志的路口是否“full stop”(全停)等,只要出现一个错误,立即“枪毙”。我这才明白前两次没过是犯了致命性错误。第三部分考核的是驾驶员的驾驶技术问题,如变道或倒车时是否扭头观察盲区,停车时是否能停到位等。出现错误时,做相应扣分。若没有犯第二部分的致命性错误时,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所扣分累计相加,超出10分以上为不合格。看完评分纸,我捏了一把汗,幸好再没有犯致命性错误了。
  不出一星期,我的美国驾驶证寄到了我在美国的住处。有一天,我在一华人朋友家玩时,提起考驾照的经历,他笑着说:“你若没有中国驾照,恐怕考官还会让你顺利过关,有了中国驾照,反而会成为障碍。”我非常纳闷,难道我多年的驾车经验会成为在美国的开车障碍吗?他接着解释说:“在美国人印象中,中国人开车不如美国人守规矩,来到美国后的华人有一部分人的确如此,所以,美国DMV的考官会特别关注有中国驾照的考生,路考一次顺利通过的不多。”我恍然大悟,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