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华人资讯网
登录
首页
华人论坛
商家点评
How视频
本地特价
直播
联系我们
投资理财>>
美国人炒港股、美股赚了钱,会怎么收税?
发布于: 2025/07/21 1:12 am
回复
收藏
点赞
最近,一则重磅政策引发广泛讨论:
中国财政部明确,居民个人如果在港股、美股等境外市场投资获利,需要按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财产转让所得)。如果全年卖出累计为亏损,则不纳税。
这项政策的核心是:中国首次明确对境外证券投资盈利征税,标志着资本市场税制改革向全球一致性迈进。
不少投资者第一时间感到震惊:“以前炒股不用交税,现在港股、美股也要交了?”
于是一个问题被抛出来:
“那如果是美国人在香港炒股赚钱了,要不要交税?交多少?”
答案其实很明确:
要交,而且交得更多
。
本文将结合美国税法体系、资本利得税制度、跨境信息共享机制等方面,为大家系统分析美国人炒港股赚钱的纳税义务。
一、美国的“全球征税”制度
美国是世界上极少数实行全球征税(Worldwide Taxation)制度的国家之一。
在美国,只要你是“美国税务居民”,无论你赚的钱来自哪里,都必须依法向美国国税局(IRS)申报缴税。
美国税务居民的定义包括:
1、美国公民(无论是否在美国居住)
2、美国绿卡持有者;
3、在美国居住满183天的非移民签证持有者(实质居住测试)。
只要符合上述任何一条,哪怕你人在香港、账户在香港券商,只要你是美国税务居民,炒股赚了钱,就必须向IRS纳税。
二、美国对炒股盈利怎么征税?
美国对证券买卖的盈利(即资本利得)征收 Capital Gain Tax(资本利得税),分为两种类型:
1. 短期资本利得(Short-Term Capital Gain)定义:持股不足12个月
税率:按照普通收入税率征税(联邦层面10%-37%)
也就是说,如果你工资本来就处于高税率档位,比如收入超20万美元,再短期炒股赚了几万,这些盈利将被加在你其他收入上,一起适用高达37%的联邦边际税率。
再加上州税(例如加州最高13.3%),税负非常可观。
2. 长期资本利得(Long-Term Capital Gain)定义:持股超过12个月
税率:单独计算,为0%、15%、20%三档,取决于你的总应税收入。
这种结构体现了鼓励长期投资的政策导向——只要你长期持股,税率可以显著降低。
三、不卖就不用交税,亏损还可抵税
美国资本利得税的核心原则是:“实现制”而非“市值制”。
股票账面涨了,不算盈利,不纳税;
只有当你“卖出”并获得利润时,才需要缴税;
如果你卖出是亏损的,可以抵扣其他盈利,还可以抵扣普通收入,每年最多抵$3,000,剩余部分可以无限期向后结转。
这个规则也让很多高净值投资者更倾向于长期持有,避免频繁卖出造成纳税义务。
四、港股、美股、A股——都逃不过IRS的“视野”
美国还通过FATCA(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法案,要求全球金融机构向美国**汇报美国公民或绿卡持有者的账户信息。
如果你是美国税务居民,在香港券商开户,炒股赚了钱——香港的券商很可能要向美国IRS报告;
这让IRS能够获取你的境外金融资产、账户余额、交易情况等。
信息透明+申报强制,全球合规已经成为主流。
五、结语:全球资本流动下的税务合规新常态
过去,很多人认为在境外投资可以避开税收监管。但随着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中美税务协定落地,加之技术手段不断提升,这种“避税思维”已不现实。
对于美籍或在美长期居住的投资者来说,不管你炒的是港股、A股还是美股,只要你赚钱并卖出了,就必须依法报税。
合规是底线,规划是关键。
如果你是跨境投资者、拥有多国身份或正在考虑境外开户投资,建议提前了解你的税务身份、申报义务及合理避税路径。合规申报,并不代表缴纳高额税款,有时反而可以通过规划实现更低税负。
欢迎留言交流,也欢迎关注我,我会持续分享美国税务合规与跨境投资的实用知识。
打开华人资讯APP 查看最新消息
Advertiser Disclosure
猜你喜欢
更多>
匹克球拍,碳纤维匹克球拍,配有 16 毫米 Shark Power 聚合物核心,匹克球拍专为极致旋转和一致性而设计
85.99
149
Amazon
2025/09/01
SKG 迷你深层肌肉按摩枪,适用于男女,FSA 和 HSA 认证,适合男女的生日礼物,10 毫米便携式冲击按摩枪,带便携包,手持式肌肉按摩器,缓解疼痛,FS700
37.49
59.99
Amazon
2025/09/01
SKG 颈部按摩器,用于缓解疼痛,深层组织 6D 揉捏,加热,无线颈部和肩部按摩,适合男性和女性的礼物 H5 mini
32.39
59.99
Amazon
2025/09/01
Copyright © 2016-2025 SeattleChinaRen.com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条款》
《隐私权政策》
《社群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