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华早报3月9日报道,一个中国流行病学科研团队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在空中停留至少30分钟,并传播4.5米,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所建议的安全距离。
研究人员还发现,病毒可以通过飞沫落在物体表面上并存活数天,如果有人在触摸后再擦拭自己的脸部,传播的风险将会增加。而病毒在物体表面上存活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温度和表面的类型。例如,在37摄氏度左右,它可以在玻璃、织物、金属、塑料或纸上存活两到三天。
据报道,该研究结果来自中国湖南的一个研究团队,他们调查了一起聚集性病例后得出了这一结论。1月22日,乘客A坐上了一辆长途客车的倒数第二排位置,当时他已经感到不适但并没有佩戴口罩,车上的其他乘客和驾驶员也没有佩戴口罩。车内的监控视频显示,乘客A在四小时的旅程中没有和任何人互动,但车上有7名乘客因此被感染。除了坐在乘客A周围的人外,还有几名感染者与他的座位相隔6排,直线距离约4.5米。这趟车的乘客下车后,半小时后搭乘该车的乘客中也出现了感染者。到2月中旬结束研究时,乘客A已经感染了13人。
研究人员表示,可以证实,在装有空调的密闭环境中,新冠病毒的传播距离将超过公认的安全距离,有可能是因为在密闭空间中,气流因空调产生了热力流动,热空气的上升可以将含有病毒的飞沫传播得更远。即使乘客离开了公共交通工具,病毒仍可能漂浮在空中。在上一组乘客将病毒呼出后,没有戴口罩的人很可能已经吸入了气溶胶或微粒。
他们的发现也对世卫组织宣布的安全距离提出了质疑,此前人们普遍认为新冠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能力有限,因为患者产生的飞沫会迅速落到地上。该组织此前宣布人和人之间应保持1到2米的安全距离。
对此,研究人员建议,乘坐封闭的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始终佩戴口罩,同时尽量避免手触碰到公共区域,并避免在洗手前触碰脸部。交通工具内部应该每天消毒一次或两次,尤其是在乘客到站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