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月10日经济观察网报道,不完全统计,武汉市自新冠病毒肺炎爆发起至今医护人员感染数已经在千例以上。

2月3日流传的一张医务人员发病情况图表显示,湖北省报告15例以上确诊医务人员病例的医院有15家,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市第四医院和武汉同济医院等都名列其中。



该报道称,经济观察网采访多位武汉呼吸科医生,他们表示,医护人员实际感染的数量只会比上述图表上的数字更多。不完全统计,目前武汉市医护人员感染数已经在千例以上。

该报道称,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在1月8日开设发热门诊,门诊拥挤不堪,医院被感染的医护人员大约有30人。该门诊负责人胡晟医生在除夕也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他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呼吸科原本只有1个病区,现在扩展到了4个病区,其中2个病区专门收治本院医护人员,“每个病区大概十几个人”。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下称“中南医院”)医护人员感染的情况比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更严重。

根据《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的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团队的文章,截至1月28日该院的138例病人中,41.3%可能通过院内感染发生,57例院内感染的人中有40例为医护人员。
类似的状况也发生在武汉市红十字医院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这两家医院的医护人员分别有30人住院,和92名确诊。

疫情爆发之初,官方曾表示病毒没有“明显人传人的现象”。报导引述多位遭感染的医师表示,当时主要是依普通的病毒性肺炎处理,并未做好防护措施。

但医院内部统计表显示,多家医院在2019年底和2020年1月初,就已出现医护人员感染。然而,武汉市卫健委1月11日的通报仍称,“1月3日以后没有新发病例,未发现明显人传人、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

该报导称,第一波感染的主因,是因讯息公布不及时,导致医护人员防护不足。而第二波则是因防护物资不足,一家医院的加护病房就有2/3的医护人员被感染,而县级医院的物资匮乏情况更严重。医生很缺防护物资,在明知感染的情况下“裸奔”也还是要上。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博士、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宁毅在《知识分子》的访谈中说,现在医生和护士作为一个紧密合作的团队,工作和衣食住行基本上都在一起,一名医务人员感染了,这一团队可能就得隔离14天之后才能重新投入工作。在目前医疗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保护医生、护士在当地非常重要,保护他们,就是保证救治体系的效率,因此,医护人员的防护保障必须跟上去。

2月8日,全国再次动员超过2200名专科医护人员驰援武汉。目前所有在汉的有执业医生资格的退休人员、转岗人员和医学院学生,都被招募起来共抗疫情。

截至2月9日下午,国家卫健委已累计从全国调派11921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

民航数据显示,9日当天,武汉天河机场共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架次医疗队航班、共计5000余名医疗队员,这是天河机场迎接外来力量最多的一天,航班来自上海、天津、辽宁、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广东、四川、山东、河南、福建等地。

从外省看,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力量已经有近12000人,其中至少有3000多名是重症专业的医生和护士。如果医护感染得不到遏制,本就紧张的救援资源会更加紧缺。

该报道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谭晓东分析,这次疫情中医护人员被感染的原因有很多:医护人员的标准防护不到位,包括防护水平、程序、保障等;其次,医院控制水平和能力建设不够;第三是医院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行动不足。

回头看这次疫情爆发的全过程,早期的信息披露不透明、随后的防护物资跟不上,谭晓东将这些总结为“多年的顽疾总爆发”:从上到下,从卫生系统到全社会,只注重临床实践而忽视公共卫生,医院公共卫生与医务人员公共卫生标准化工作都存在不足。

信息来源:经济观察网,原标题“探究武汉疫情医护感染”,记者:瞿依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