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宜兴一个5岁男孩患上了病毒性脑炎,在当地一家医院住院治疗。入院后,一名护士将医嘱中的“甘露醇”错给孩子输成了100ml的“甲硝唑“。半小时之内,一袋甲硝锉输完了。当天晚上 ,5岁的患儿死在了父母的怀中。



据微博用户@zcy妈妈爆料,当地时间9月8日,她5岁的儿子朱宸熠因高烧不退,被宜兴市某医院儿科确诊为病毒性脑炎。在治疗过程中,本来医生开的是降水肿的甘露醇,但护士没有经过核对,误将甲硝锉输进了孩子体内。且由于甘露醇的用药要求是以很快的速度滴入,因此甲硝锉也是以很快的速度滴入孩子体内的。

输液过程中,孩子曾经挣扎并做出很痛苦的表情,但家属以为是病痛所致,也没有用药问题。



不到半个小时,家属发现药液快没了,想叫护士换液的时候才发现用错药了。可这时候,一袋甲硝锉就尽数滴进了孩子的身体里。

出现了这种低级错误,家属表示不再相信这家医院,提出要转到更专业的儿童医院去。医生提出先拍个CT看看病情——CT的结果是没有异常。

转院过程中,家属提出救护车上需配备医护人员各一名,遭到了医院的拒绝。然而救护车刚开出一个小时,孩子的心跳就停止了。车上没有氧气瓶或任何救护措施,幸好孩子的爸爸是一名急诊科医生,他为孩子做了心肺复苏。

赶到儿童医院已来不及,他们只能来到了附近一家医院的急诊室,医生看了他们此前拍的CT片,表示孩子的丘脑已经有明显水肿,情况万分危险。

随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抢救,但依然没有起色。家属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将孩子转到了儿童医院,在儿童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5岁的朱宸熠自主心跳,再抢救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孩子的父母签署了自动出院同意书,把孩子抱回了家。

10月11日,朱宸熠妈妈将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公开在了微博上。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件事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激烈讨论,而讨论的核心也就在于,护士给孩子错输的甲硝锉,到底要为孩子的死负多大责任?

有网友表示:“患者被输错药死亡,两名护士仅辞退?难道以后病人必须对自己被挂的水丶被扎的针保持高度警惕吗?!”

但也有网友说:“输错药物,也并不代表药物导致死亡。”



医学网站显示,甲硝锉是一种常见的抗菌药物,使用禁忌中也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禁用”的条目。但是有不少医务人员发文表示,这是由于甲硝锉可能引起神经精神系统的副作用,但是一袋甲硝锉导致患儿死亡,可能性是非常低的。

但这当然不会说明医院就没有错误,事实上,当时本该输给孩子的甘露醇有消脑水肿的作用,尽管发现错误后,护士补输该药,但耽误的时间是否让本来就严重的病情变得更加为重呢?

另外,在转院的救护车上不配备医护人员和抢救用品,医院这样做的原因难道是因为孩子的爸爸是急诊科医生,若真如家属所说,那么医院在孩子转院过程中的疏漏不也是间接导致患儿在救护车上停止心跳的原因吗?

总之,患儿的离世,护士和医院都难辞其咎,但定则多少,如何追责,这个过程也需保持理智。

10月15日,江苏宜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病毒性脑炎”患儿朱某某死亡一事处理情况的通报:确认当班护士违反操作规范,误输“甲硝唑”。宜兴市人民医院已对2名当班护士作出辞退的决定,并且已与患儿家属就善后事宜达成一致。相关部门将依据最终调查结果,对相关人员依法依规作出处理。

15日上午,朱某某母亲告诉红星新闻,自己对协商解决方案没有意见,也没有提起诉讼。“一开始我最重要的诉求就是能够调查这件事情,现在事情在调查了,已经达到了我最开始的初衷。”

孩子妈妈表示透露,去世的孩子是家里的独子,她今年二十多岁,以后肯定会有继续生育孩子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