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华早报报道,消息人士称,中美贸易谈判或将于下周在北京重启。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美国财政部长努钦下周可能会访问北京,与中国副总理刘鹤进行面对面的会晤。
中美贸易谈判在5月破裂,之后两国互加关税,贸易战火持续升级。G20川习会为贸易战按下暂停键,之后双方通过几次电话,并暗示有面对面会晤的必要。
目前,中美还没有官方消息证实下周的会晤安排。如果能够成行,这将是G20川习会后,两国贸易代表的首次会晤。

中国官媒日前表态,拟购买美国农产品。美国也在解禁华为问题上付出了行动,并对110项中国输美商品豁免加征关税。种种积极地信号都在把中美双方拉向谈判桌。
另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澳大利亚本周一表示,由于近期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即将在中国举行的两次关于组建新的亚太贸易区的会议可能是迄今“最关键”的贸易谈判。
据报道,澳大利亚贸易部长西门 伯明翰(Simon Birmingham)表示,本周在中国河南郑州举行的会议和8月2日在北京举行的另一次会议将汇集从印度到日本再到韩国等一系列国家的官员。
目前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保护主义情绪仍在扰乱全球市场。西门 伯明翰说:“在经济上,这些会议提供了继续降低贸易壁垒的机会,同时还将确保这个地区在继续开放市场和开放贸易方面发挥全球领导作用,这很重要。”
据报道,这场关于组建世界最大贸易区域的谈判从2012年开始就一直在进行。随著美国和中国互征贸易关税,谈判获得了新的动能。这个贸易区域占全世界人口的一半,吸引了中国丶印度丶日本丶澳大利亚丶新西兰和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
建立贸易区的计划经常被指为中国扩大其地区影响力的一种手段,不过其目的在于提高投资和减少壁垒,以提振亚洲新兴经济体。此外,该计划也试图解决对包括制造业和信息技术在内的敏感领域的竞争和知识产权被窃取的关切。
西门 伯明翰表示,一项成功的协议带来的贸易提振甚至可能超过早先由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带来的好处。
2017年,美国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参与谈判的其他11国对原协定作出修改,新的协定在2018年底正式生效,协定覆盖4.98亿人口,签署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