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官媒新华社在21日确认了中方拟购买美国农产品一事,释放了恢复贸易谈判的积极信号,但有关专家指出,中国对美消极情绪不是短期内就能缓解的。即便中美达成贸易协议,曾经一直加强经济融合的中美经济体也不可逆地走向分离。

G20川习会为中美贸易战按下暂停键,同意恢复贸易谈判,但是双方至今并没有进行面对面的会晤,美国对中国迟迟不大量购买农产品而喋喋不休,中国也不停地敦促美方落实解禁华为的承诺。

环球时报21日刊文称,大阪峰会后,美方对110项中国输美工业品豁免加征关税,并且推动向华为等中国企业继续供货,这些被认为是美方缓和两国紧绷经贸形势的一个姿态。

就在中美贸易代表7月18日通话之后不久,中方就放出消息拟购买美方农产品。环球时报称,这同时起到推动中美经贸谈判丶更好满足中国市场的两个效果。文章称,中美经贸博弈看来还会延续相当一段时间,我们需要把手中的各项工具朝着作用最大化的方向运用,使它们有效服务于中国的国家利益。

美国上周就放出消息称,白宫7月22日召集美国科技产业巨头英特尔(Intel)丶高通(Qualcomm)丶谷歌(Google)丶美光科技(Micron)和博通(Broadcom)等公司一起开会,研究讨论华为问题。路透社称,美国政府可能在几个星期之内批准美国公司向华为恢复产品销售。

综上不能看出,中美正在共同努力地走回谈判桌。两国近期也纷纷暗示,会有面对面的会晤。

然而,《纽约时报》7月21日刊文指出,多年来,中国对美国的投资一直在增速,曾有大量资金涌入汽车丶科技丶房地产和农业等领域。但川普的经济冷战扭转了这一趋势。自他上任以来,中国对美投资已暴跌近90%。

在川普政府的干预下,外国投资委员会加强了对中国资本的审查,一系列交易宣告失败。据统计,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由2016年的465亿美元下降至2018年的54亿美元,减少了88%。

据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中国负责人埃斯华•普拉萨德(Eswar Prasad)指出,中国对美投资急剧减少是中国和美国间经济关系恶化的象征性事例,美国不相信中国,中国也不相信美国。

分析认为,在美国的惩罚性关税与严格监管之外,中国经济放缓和限制资本外流也对投资疲软造成了影响。专家指出,即使两国达成贸易协议,这种不温不火的情况预计仍将持续。尽管美国整体经济不太可能因此震荡,但对那些高度依赖中国资金的农村地区来说,损害可能相当严重。

韩媒《亚洲经济》22日报道称,中国对美投资将持续低迷。中国一方面以报复关税应对美国,另一方面却阻止本国企业对美投资,此前一直加强经济融合的美中经济体开始走向分离。即使未来中国美达成贸易协议,中国对美国的“消极”投资趋势仍将继续保持。从这一点来看,中国还没有做好准备与美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