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西雅图时报8月10日报道 曾被视为“人生捷径”的计算机专业,如今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一边是全球科技巨头的大规模裁员潮,一边是AI编程工具快速替代人力,数以万计手握计算机学位的应届毕业生陷入求职困境,甚至不得不转向麦当劳、Chipotle等快餐行业谋生。

图片来源:西雅图时报 报道
过去十年,硅谷巨头和政界人士不断鼓吹“学编程能改变命运”。微软高管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起薪轻松超过10万美元,叠加丰厚的股票奖励。受此影响,计算机专业学生人数大幅增长,2023年美国计算机科学本科毕业生人数达到17万,几乎是2014年的两倍。
然而现实却狠狠地给了这些毕业生一记重拳。随着AI工具如CodeRabbit逐渐取代基础编码岗位,加之亚马逊、Meta等科技巨头大规模裁员,22至27岁的计算机科学及计算机工程毕业生失业率分别高达6.1%和7.5%,几乎是生物学和艺术史专业学生的两倍。许多毕业生坦言,他们投递了数百甚至数千份简历,但依然石沉大海,面试后更常遭遇无故失联。
21岁的普渡大学毕业生Manasi Mishra,从小被“六位数薪资”洗脑,苦读计算机科学却只能收到Chipotle的面试通知。她吐槽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播放量突破147万。另一名25岁的Zach Taylor,为追逐编程梦想入读俄勒冈州立大学,毕业后面试了13家公司仍未获聘,甚至因缺乏炸薯条经验被麦当劳拒之门外,目前靠失业救济度日。
如今的毕业生陷入了“AI悖论”。为了提升竞争力,他们纷纷使用AI工具(如Simplify)优化简历、自动投递职位,但招聘企业同样依赖AI筛选系统,快速批量淘汰大量候选人。22岁数据科学毕业生Audrey Roller自嘲,“算法3分钟就否决了我的人生”。
牛津经济研究院的Matthew Martin指出,AI首先取代的是初级岗位,应届毕业生因此首当其冲。同时,当前高校计算机科学教育对AI工具的教学仍然滞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剧了毕业生的就业难题。
面对困境,不少毕业生开始“曲线救国”。Mishra成功转型成为TikTok美妆博主,意外获得科技销售岗位,实现了“曲线就业”。
政策方面同时也开始鼓励毕业生向新兴的AI岗位转型,微软承诺投入40亿美元用于培养AI人才。各大高校也加快了教学改革,把AI工具纳入实操课程,力图缩小人才供需的差距。
2012年微软高管对计算机专业的高调吹捧与2025年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困境,暴露了产业周期起伏和教育体系滞后之间的矛盾。同时,政府预算缩减导致科技类岗位冻结,使得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应届毕业生Jamie Spoeri在申请了200多个政府和企业职位仍无果后,感叹“不得不承认,是AI抢走了我的一切机会”。
(编译: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