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纽约时报8月10日报道 曾以高薪、丰厚福利和自由文化闻名的硅谷科技巨头,正在经历一场深刻转型。Google、Apple、Meta等公司逐渐褪去“梦想职场”的光环,取而代之的是裁员潮、严格管理,以及AI带来的生存焦虑。从“自由乌托邦”到“闭嘴干活”,科技工作者的梦碎背后,是整个行业格局的重塑。


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报道

2007年入职Google的软件工程师Rachel Grey,曾亲历公司的“黄金时代”:免费牛排大虾、随时可用的健身房、高额股票奖励,甚至圣诞现金红包。然而,这些“梦幻福利”如今已成过往——圣诞奖金缩减,内部信息透明度下降,晋升预算紧缩。尽管Google发言人称这是“优化绩效体系”,员工们普遍感到:那个“用爱发电”的年代已经结束。


2022至2023年成为转折点。马斯克收购Twitter后裁掉75%员工,Meta打出“效率年”旗号削减数千岗位,Google与Amazon也相继启动大规模裁员。公司们解释称疫情期间过度招聘,但真正的原因是规模化后的成本压力,以及AI技术正在重塑对人力的需求。

昔日鼓励“畅所欲言”的氛围正在消失。员工若在内部批评政策、抗议管理或讨论敏感话题,可能被视为“制造麻烦”。Google CEO Sundar Pichai甚至公开提醒:“这不是个人平台,别搞事。”在优秀工程师供过于求的背景下,企业更敢替换“不安分”的员工。

生成式AI的崛起让焦虑加剧。Zuckerberg预言AI将取代中层工程师,马斯克更直言其终将消灭所有工作。Google工程师Liz Fong-Jones提醒:“现在AI取代岗位被夸大,但五年后呢?”许多工程师正陷入矛盾:他们在训练AI的同时,也可能在为自己的替代铺路。

有人选择逃离巨头,投入AI创业浪潮。前Apple设计师Jason Yuan加入一家初创公司,坦言“趁AI取代我们前,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有人则在接受现实中被迫转型。来自西雅图的Meta设计师 Ava Sazanami享受过灵活政策,却在公司取消多样性项目后被裁,感叹“科技行业需要工会”。

TechEquity创始人Catherine Bracy认为:“公司正用AI强化对员工的控制力,科技工作者的议价权正在消失。”硅谷从特殊的“理想乐园”回归到传统大企业的常态,但AI让这场转型的震荡更为剧烈。

硅谷已不再是“免费午餐+高薪”的代名词。科技人正在重新定义自己的未来。是继续在巨头中等待“被优化”,还是主动寻找新赛道?这不仅关乎个人饭碗,更关乎整个行业的灵魂。

(编译:叶子)